18年守护8000多名“折翼天使” 她成为“修补翅膀”的人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俊
“宝贝,你把球丢给老师。”“对的,真棒!老师把球丢给你,你接住咯!”3月31日,在长沙市开音儿童教育发展中心,“长沙好人”毕晓芳正带着小利(化名)进行抛接球训练。一个黄色的小球在两个人的手中来回传递,中途也会掉落在地上,这时,毕晓芳连忙鼓励小利把球捡起来,两个人开心地继续训练起来。
小利今年快6岁了,两年前被诊断为患有孤独症、感统失调、语言发育迟缓等,对同龄人来说很简单的抛接球游戏,他足足练了一年多。目前,在开音儿童教育发展中心,像小利一样的“折翼天使”有100多名。从2005年从事特教工作以来,毕晓芳像一位“修补翅膀”的人,让8000多名“折翼天使”也能振翅飞翔。
毕晓芳和孩子进行抛球训练。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俊 摄
很开心:“我的孩子也能去读小学了”
在小利的妈妈郭湘(化名)的记忆里,孩子让家人有着操不完的心。
小利从小就反应迟钝,不太爱说话,经常自己玩自己的,即使和他说话,他不会跟人对视,也听不懂别人在说什么。而这些,小利的家人一度以为是“男孩子生长发育比较晚”“性格太内向”,以至于等到小利已经4岁时,才赶到医院就诊。
“去年3月初,小利来到开音,其实他已经错过了黄金干预时间。”毕晓芳告诉记者,对于患有孤独症、感统失调、语言发育迟缓等症状的孩子,从2岁左右进行干预的效果最好,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可以有效利用这一时期,帮助孩子建立基础的社交、沟通和认知技能。
感觉统合训练、听觉统合训练、图片交换沟通、口肌和语言训练……小利接受了一对一的康复训练。不愿意开口,老师从日常相处中发现他的兴趣爱好,培养他对老师的信任和依赖;身体协调能力欠缺,哪怕最简单的“跳”都做不了,老师借助跳跳床,让他一点一点地去感觉“跳”、去享受“跳”。
一年多以后,郭湘发现了小利的变化——从“不听话”,到听得懂家长的话并给予回应;从“不说话”,到主动表达自己的需求,还会每天到教室向老师问好;从“不爱动”,到拥有正常的运动能力。
除此之外,郭湘还向记者分享了一个好消息,“经过评估后,今年下半年,我们打算把他送到普通小学上一年级,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在美丽的校园里读书。”
老师正带着孩子练习运动能力。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俊 摄
很感动:“三年了,终于听到孩子叫‘妈妈’”
毕晓芳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可可(化名)的情形,2岁的他被家长抱在怀里,由于患有发育迟缓和癫痫,像一个只有8个月大的婴儿,其他孩子有洪亮的哭嚎声,而可可连哭都发不出声音。
学会走路和学会说话是家长最关注的两个问题,上了3个月的感觉统合训练和运动课后,可可学会了独自站立。语言方面,老师不断锻炼可可的口部肌肉,教会他咀嚼和吞咽,还将奥尔夫音乐教学融入其中,并让可可把小手放在自己的颈部,感受声带的发声,学习发音。
“妈妈”“爸爸”,这是咿呀学语的孩子最先发出的两个音,但是对于可可的父母来说,孩子的第一声“妈妈”“爸爸”,却等上了3年之久。
“你想象不到我曾经多么绝望。”可可的妈妈吴芳说,家里条件不好,她带着孩子辗转了长沙10余家机构,来到开音也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而6个月后,孩子喊出“妈妈”时,自己抱着孩子泣不成声。
目前,可可在河西某公办小学读书,“目送孩子入学”曾对吴芳来说是种奢望,如今成为她莫大的幸福。
从2005年从事特教工作以来,毕晓芳像一位“修补翅膀”的人,让8000多名“折翼天使”也能振翅飞翔。受访者供图
很欣慰:一群群特需儿童走进校园
2005年,刚从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的毕晓芳,在一场公益活动中接触到一名孤独症儿童。“这个孩子不喜欢跟人交流,行为很呆板,从那时我意识到,还有很多这样的孩子需要帮助。”毕晓芳决定全身心投入特殊教育事业中,凭着热爱与努力,她成为了全国第一批持证上岗的特殊教育康复教师。
2011年,毕晓芳创办开音儿童教育发展中心,专为孤独症儿童、学习障碍儿童及其他发育障碍儿童提供语言行为康复训练。“起名‘开音’,是因为说话原本是最简单的表达方式,但他们却很难拥有。”为了避免困难家庭因经济原因放弃孩子的康复治疗,她还成立“开音爱心基金”,汇集社会力量提供帮助。
据《中国孤独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我国孤独症发病率达0.7%,孤独症谱系障碍人群超过1000万,在这1000万人群中,0-14岁儿童约有300万-500万人,且数量呈逐年上升态势。作为市人大代表,毕晓芳先后在2022年和2023年市两会上提交了《关于在我市建立区级特殊学校的建议》和《关于加强我市残疾儿童康复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的提案。
让她欣慰的是,2023年,长沙将建好9所特殊教育学校或普特融合学校纳入市政府“十大重点民生实事项目”,推出《长沙市特殊教育发展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底,各区县 (市) 至少建设1所特殊教育学校或高质量的普特融合学校,鼓励人口较多的区县(市)根据实际需要布点第二所特殊教育学校或普特融合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