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室中促进学前语障儿童之语言沟通能力(六)
教师所关心的
1.他们未得到足够了解或认识特殊的教育训练。事实上也不知如何统整教室中压力与情况,特别是如何教导特殊儿和非特殊儿彼此之间的社会化、互动及沟通。
2.多少特殊的孩子和多少非特殊的孩子在同一间教室里,才能不断进行正常的教育过程?
3.是否有足够的资源来支持及支持园所的管理者、父母亲们、相关雇员呢?
4.课外的课程不停止及指导发展的需求。融合课程是一个既新又陌生的方案,任何课程的设计必须包含行政人员的发展,让所有的行政人员都接受训练成为融合课程及了解孩子的个别需求的一个部分。如果加入行政人员努力、专家的合作将可提供每一成员支持。只有父母亲和老师共同投入才能使教学成功,共同的合作考虑到当时的制度和修正,这正是这些重要会的沟通、协调,允许教育的调整而造福所有的孩子。
管理者所关心的
管理者所关心的包含如何完成融合课程的目标,他们认为融合课程是最后一步,但是在这之前有许多重要的纲领必须在融合课程之前完成,才能成功。首先老师必须受过专业的特殊课程训练,双亲们必须再教育,在特殊儿童引进一般课室之前非特殊儿必须先准备好。管理者也必须考虑到学前课程的发展,如何带入融合课程中,最后,最敏感的是老师和行政人员的态度和关心。如果老师反对将特殊儿带入教室内,管理者必须试着改变这些态度,否则融合课程将不会成功。
课程的安排者
如同上面所讨论,教室是学习语言首要的地方。如何为孩子分班呢?一种是以年龄、生理年龄及心理年龄或是知动能力的层次来分班,但这并不是分班最好的依据及有效的标准。另一种分班的依据是由孩子的障碍的情况而分班,有心智障碍的孩子分在一班,语言障碍或是耳聋的孩子分在同一班。然这样的分班也呈现其它的问题,因为有相同障碍条件的孩子也会出现非常不同的学习风格,并且有非常不同的发展层次。另一种可能是用孩子的语言能力来分组,将有相似语言障碍的孩子分在同一班,要如此做就必须发展一套语言评量标准给每一个班,例如:有的孩子在一个教室,而另一个是有问题的孩子则到别班,每一个教室将呈现不同的语言能力,而每个孩子也会依他的语言能力而被分配到不同的教室内,如此也提供教师将注意力集中在教育过程与语言指导,如果孩子表现出实际的困难,那么语言学习的重点就放在沟通的技巧上。
其它的重点则如何在教室中作不同编排?例如:将孩子分成九个次团体,有一个老师及两位助教,一个十五位特殊儿的团体可以分成四或五个活动次团体,允许更直接的成人、儿童互动及活动,这也提供了更多机会给每一个孩子与同侪团体,成人或老师的成员一个沟通即互动的机会,在学年开始时,孩子们可以在较小的团体中学习,随着学年的进展,可以安排两个或更多的次团体约十至十五人一起的活动,到学年结束前,整个班级就可以做团体运作。最多可以根据孩子的强弱程度来分出安排十二至十五组而运作。此外老师及助教根据每个孩子的需求来将自己定位。以语言治疗师为主的教室是不同于以全语言理论为主的教室,以教材即游戏角色可以找到传统相同的东西,然而这些教材的运用与语言的学习是需事先安排,当教室就如语言实验室时,则能让每一个孩子掌握语言能力并让每个孩子以自己的学习速度挑战这个课程,它将是一个能够让孩子实现沟通能力的最佳环境。
沟通生态学
面对教育的一个重要议题是主流观念(mainstreaming)的今天,对于主流观念的看法、关心及担忧都必须藉由学校体系内的作业模式表达出来,也就是一种能有效地让家长、老师及学生使用的沟通模式。更明确的说,如果这些意见和关心不能被表达出来,主流观念将永远无法有效达成。非特殊孩童的父母亲不能被强迫将其孩子安排在一个混合型的班级,也必须有人协助让他们了解:主流观念的过程不仅仅能让他们的小孩,同时也能让那些障碍孩童在课堂内或在操场上同时获益。一般的教师必须克服对障碍孩童的恐惧心理,同时必须接受额外的学术训练以及不断的实习发展。行政人员必须学习如何让老师们的个人成长更加容易,同时让家长及老师们之间的沟通更为坦然而直接。更值得去做的则应该要组成一个能持续不断讨论的团体或讨论会,让父母和老师能针对这个新的课程表达他们的关心及看法。那么该如何来教导这些父母和老师呢?应该在哪里、在什么时候进行团体的讨论呢?
很显然地,全面而长远地来看待这个主流观念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这个主流观念的过程应该被视为一个生态环境,在这个生态环境中,所有的变量将必须被导向一个单一的目标。如果主流观念能够成功,那么所有的个体都应该投入到这个过程中;不论是语言失调孩童的父母、正常孩童的父母、老师、障碍孩童或是非障碍孩童都必须完全了解这个共同的目标、学习过程和所能得到的利益。我们必须了解我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东西要学,我们每个人都是决策过程中的一份子。
结语
本文主要叙述教室是如何提供学龄前语言失调孩童学习语言最重要的一面。
教室身为一个教学的环境,它让孩童、老师和家长能一起走向一个共同的目标─也就是语言学习。最后,教室也代表孩童未来在主流观念环境中运作学习的一个过渡环境。对许多学龄前语言失调孩童而言,融合教室并不是一个最适当的初始环境,众多的学习方向和结合上下文的复杂性更加重许多问题的难度。然而,了解语言失调孩童的语言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样才能够顺着一个比较能涵盖社会化经验的连续性来教育他们。
教室就像是一间包含各种不同学习变量的语言实验室,必须结合在教育教学当中。课堂上的老师必须清楚小孩和有助于语言教学的简易步骤。教室为个人、两个人、小团体以及大团体的学习经验上提供了一个机制,这些学习经验所包含的一切,对于语言失调孩童将来融入适应到统合教室、一般教室以及真实世界中将是非常必要的这是身为学前老师们不能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