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亚斯伯格症
鉴定单位:各大医院之儿童心智科。
基本上,亚斯伯格症或高功能自闭症都属于<自闭症>。
先确定是自闭症后,再判断是否是亚症。
但是,亚症也是高功能自闭症,只是亚症的语文智商比较高,他们的手册拿的都是<自闭症轻度>,最好找对亚症较知道的医生比较好。
亚斯伯格症的诊断标准声明:亚斯伯格症之诊断非常复杂与严谨,即使是资深的临床专业人员也无法轻易做出诊断,此处列出亚斯伯格症诊断常用的两种标准是为了让大家对此症更了解,如果是对您的孩子有任何疑虑,仍必须到医院由专业的评估小组进行评估,切勿妄加揣测!
亚斯伯格症的诊断标准【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 (ICD-10, 1993)】
1. 在说话、语言理解或认知发展方面,临床上没有显着的一般性迟缓现象。
诊断上需要在两岁或更早就发展出单字,在三岁或更早就使用沟通的语句。
在三岁前,生活自理技能、适应行为和对环境的好奇心,应和正常智能儿童的发展程度相当。而动作的发展可能有某些迟缓现象,并且常伴随动作笨拙(不是必要的诊断特征)。通常和零碎技能有关而表现出异常专心的行为,是很普遍的现象,但此行为不是诊断的必要条件。
2. 社会互动方面出现本质上的障碍,明显表现出至少下列两项行为。
(1)无法适当的使用视觉注视、脸部表情、身体姿势及手势,以进行社会互动。
(2)在有充分的学习机会下,无法发展出和心智年龄相符的适当同侪关系,包括分享兴趣、活动和情绪。
(3)未发展出社会情绪的关连性,对其他人的情绪表现出有缺陷或偏差的反应;或缺乏随社会情境而作的行为调整;或难以将社会性、情绪性、和沟通性行为加以统整。
(4)缺少主动寻求和其它人分享喜悦、兴趣、或成就的行为(如缺少展现、引导、或向其它人指出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3. 表现出一种不寻常的、强烈的、有限的兴趣,或局限的、重复的、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形式,明显出现至少下列一项行为描述:
(1)沈迷专注在某些内容和焦点方面异常的兴趣,并表现出刻板和重复的形式;或者有一种以上或一种以上强度或焦点上异常的兴趣。
(2)明显地对特定的、非功能性的常规或仪式表现出强迫性的固执行为。
(3)刻板和重复的动作举止,如挥动或扭动手或手指,或出现复杂的全身性动作。
(4)沈迷于物体的某部分或者是游戏器材中功能性的部分(如颜色、表面的触感,或是器材发出的噪音或震动)。
4. 此障碍无法符合其它的广泛性发展障碍、单纯型精神分裂症、准精神分裂症、强迫性疾患、完美性(强迫性)人格障碍、儿童期反应性和无选择性依恋障碍。
【美国精神医学会《精神疾病的诊断与统计》第四版 (DSM-Ⅳ, 1994)】
1. 社会互动方面本质上的障碍,至少符合下列两项行为的描述:
☆多重非语文行为如视觉注视、脸部表情、身体姿势及手势以规范社会互动的使用方面显着的障碍。
☆无法发展出符合其发展水平的适当同侪关系。
☆缺少主动寻求和其它人分享快乐、兴趣、或成就的行为(如缺少拿出来、带来、或向其它人指出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缺少社会或情绪的交互性的行为。
2. 行为、兴趣、和活动方面有限的、重复和刻板的形式,至少符合下列一项行为的描述。
☆沈迷专注于一种或一种以上,在强度和焦点上不正常的刻板和有限的兴趣形式。
☆明显地对特定的、非功能性的常规或仪式不变的坚持。
☆刻板和重复的动作举止(如挥动或扭动手[NextPage]或手指,或复杂的全身性动作)。
☆持续的沈迷于物体的某一部份。
3. 此障碍导致在社会、职业、或其它重要领域功能方面临床上显着的障碍。
4. 没有临床上显着的一般性语言迟缓(如两岁时会使用单字,三岁时会使用沟通的语句)。
5. 除了社会互动外,在认知发展或生活自理、适应行为及对环境的好奇方面,符合同年龄的发展,没有临床上显着的迟缓现象。
6. 此障碍无法符合其它特定的广泛性发展障碍或精神分裂症。
亚斯博格症与高功能自闭症的区分亚斯博格症一向被列为高功能自闭症(High function Autism简称HFA)之一种变异型,但近年之研究试着再去区分二者之差别。
根据研究:
1. 亚斯博格症之语文智商较高,平均98,高功能自闭症之语文智商平均77。
2. 亚斯博格症之语言发展未有迟缓,也较有能力及兴趣去参与社会互动,但是多半有动作笨拙的问题。
3. 亚斯博格症盛行率约千分之3.6,是自闭症的5倍,男生较女生多,约2.3:1。因发展上似乎正常,常较晚才被诊断,大约有一半从未被诊断出来。
陈丽卿医师表示,亚斯博格症要症状为情绪控制很不好、人际互动容易有冲突。
「亚斯博格症」临床上有三大特征:
一、语言功能正常,但言谈冗长、音调缺乏变化,内容偏好他自己所关注焦点;二、人际、社会互动障碍,因此而有强烈的情绪反应;三、偏执、强烈的个人兴趣,对他所感兴趣之事物,会极度专注、投入大量精力。
在治疗上并无根治的方法。教导个案学习人际互动、观察情境、同理他人的能力,是目前认为对此症有效的帮忙。
相关文档
上一篇:自闭儿童为何越来越多
下一篇:孤独症社交行为的三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