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残和伤害别人都是孤独症的表现
渥渥的父亲给记者展示身上的伤痕。
渥渥自己手臂上也伤痕累累。
两天前,14岁的渥渥又把自己的胳膊咬伤了。母亲姜女士说,孩子从3岁开始就经常用头撞墙撞地板,自残和伤人的倾向越来越严重。而这11年来,他们几乎是任凭孩子啃咬。“外界有偏见,以为孩子是我们惯坏的,其实不是这样……”渥渥其实是一名重度孤独症患者。孩子 3岁开始自残中找刺激
昨天上午,记者第一次看到14岁的渥渥,他正在中山路上跟周勇等志愿者一起发放宣传“钉子换大楼”的爱心车贴,寒风夹杂雪花扫在他的脸上,但他始终都带着笑容,不时地说声谢谢,活泼得和正常孩子没有多大差别。然而,母亲姜女士告诉记者,他是一位典型的重度孤独症患者,3岁时就在北京被确诊了。
姜女士回忆,渥渥3岁时,突然有一天毫无征兆地把小脑袋撞向地板,撞得咯噔咯噔地响。但这只是孩子自残的开始,“他把小胳膊往嘴里放,然后一口一口咬下去,咬出血了、咬破皮了还不算完,还要在破皮的地方继续咬……几乎天天都在自残。 ”
两天前,渥渥又把两个胳膊咬伤了,母亲给他涂药后又缠上了绷带,而当母亲把绷带解开给记者看时,他的脸上甚至还带着灿烂的笑容,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掀起的纱布上还带着血,渥渥的胳膊、手背以及虎口处都满是牙印……姜女士说:“他不嫌疼,就算是正在咬自己时也不哭,他能把胳膊上咬起鸡蛋那么大的包。 ”
孩子为什么要自残?姜女士无法回答,因为到目前为止世界上也没有查清孤独症的病因,“根据这么多年的观察,他每次啃咬自己,都异常地兴奋,像是在发泄一种情绪,又像是在寻找刺激。 ”姜女士说。父母 11年来伤痕累累
咬自己,有时候还不满足,渥渥还会啃咬身边的人,最疼爱他的父母成了他的目标。有一天,姜女士正抱着孩子,孩子突然就咬了她的胸口,咬住就不放,放开又跟着咬了一口……而这样的情况,她现在已经习惯了。
渥渥的父亲郑石峰撸起袖子给记者看,说自己的胳膊前几天也被孩子咬了,牙印里现在还渗着血痕。他的双手几乎和渥渥的双手一样,早已是斑斑点点,每一个小点都是被孩子咬伤后留下的伤痕。这个40多岁的男人说,现在孩子咬母亲的时候少了,因为每当孩子暴躁想要发泄情绪时,他都会冲上去顶替。
到底什么会诱发渥渥的咬人冲动?郑石峰说家里几乎任何情况都会成为孩子自残和伤人的导火索。“有一次,他的姥爷咳嗽了两声,就是很轻的两声,他就扑了上去……
11年了,他们俩任凭孩子啃咬,而且每次都得表现得若无其事——因为一旦反抗,他会咬得更凶,他们也担心一旦用劲反抗,会把孩子的牙给拽掉…… 外人 无法理解孩子的怪异
很多人都不理解渥渥的这种自残和伤人倾向,甚至有人说这是父母惯的。多少年了,郑石峰和妻子背负着这样的压力,同时为了帮助孩子纠正攻击性行为,郑石峰几乎用尽了所有的法子,但到头来还是得在孩子面前屈服低头。“有这样的孩子,我们要有聋子一样的耳朵,钢铁般的精神耐力,在家对孩子是这样,在外面也是。 ”郑石峰说。郑石峰给记者讲了一段遭遇,“有一次我带着孩子去商店看洗衣机,一个服务员态度不太好,渥渥受到了刺激,情绪暴躁起来。我赶紧把孩子带走,夹着他一路小[NextPage]跑回家。一路上他没命地挣扎哭喊,多少路人投来奇异的目光,等回到家,我也忍不住痛哭发泄……”
姜女士全力在家看孩子,而郑石峰最近也失业在家,但经济困难压不倒他们,精神压力却真是太大了。“每天晚上,只有当孩子睡觉之后,时间才是自己的,11年来如果没有钢铁般的精神耐力,我们早就崩溃了。 ”
外人的不解是他们最难过的事情。“自残和伤害别人都是孤独症的表现,这是我们家长无法控制得了的。真的希望社会大众对孤独症多一些了解,这样我们走出去也会觉得轻松些。”姜女士说。日子再苦再累,郑石峰和妻子都不能崩溃,他们也一直在尝试着自救。渥渥从8岁开始就在甘井子区特教中心接受特教训练。需求 多参加志愿者活动
采访中,父母的讲述似乎与坐在身边的渥渥没有关系。他仰着脸和志愿者在一起玩,笑容灿烂,甚至还会唱上几首歌曲。父母说在学校或者户外搞活动时,渥渥基本不会做出攻击性行为。
姜女士说,目前他们很需要像大连雷锋班创始人周勇那样能提供活动机会和陪伴服务的志愿者。因为渥渥一周只上5天课,周末和假期都得和父母呆在一起。“可能是在家里憋闷烦了,他在家的情绪总是不好。”去年10月,渥渥和妈妈开始参加了几次公益活动,“每次他情绪都出奇得好。 ”
专门关爱孤独症的志愿者周勇看着渥渥也非常揪心,自己也奉献出全部时间联系活动场地、资助单位和志愿者,为孤独症家庭创造合适的活动机会。去年他们组织了60多场活动,而今年计划组织100场活动,还为这个项目起了个名字叫“2012星星关爱计划”。目前,需要更多志愿者加入,也需要专业人士对志愿者进行培训。记者来庆新 实习生张彤专家建议家长与孩子的相处模式需要调整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儿科医生、曾在日本获得博士学位的孤独症专家于晓辉博士介绍,渥渥的情况比较复杂,他的攻击性行为与个体差异、成长环境、教育干预方式等都有关系,建议家长根据孩子现阶段的情况,做一下综合评估,还可以采用抗精神病的药物加以辅助治疗,同时家长与孩子的相处模式也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
相关文档
上一篇:孩子过分安生当心自闭症
下一篇:孤独症的明显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