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弹古筝
佳旭今年十一岁,五岁时被确诊为孤独症,至今已有六年了。在这些年里,我们经过艰苦的努力对她进行培育、训练,现在(9月份开学)该上小学三年级了。她能较熟练地阅读语文课本中的大部分文章,且阅读中的语调、语气也较准确,表情上也不像过去那样死板。画画、唱歌方面也大有进步,最令我们欣慰的是,她经过近两年的学习,可以弹奏四级古筝曲子,这让熟悉她的老师和同学觉得她真像变了个人。
我非常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在她妈妈怀她四个月时就给她听胎教音乐,出生后给她买了很多彩色图书、磁带、儿歌、音乐,教她认字。在两周岁时,孩子就会蹦蹦跳跳地数1~100个数,会背三十多首唐诗,识字100多个,在我家周围居住的孩子里可算拔尖了。当时,我们高兴地不得了。可是,孩子三周岁以后,我们发现她经常自言自语,不愿与小朋友一起玩,喊她时也像没听见似的。自己乱跑,喜欢爬高,上椅子、桌子、窗台上玩。更主要的是她的对话能力不但没有提高,反而有些退化。例如,你给她一个苹果,让她说“谢谢我”,她也说“谢谢我”,“你”、“我”、“他”概念不清。从来没有问过“这是什么”或“为什么”等这样的话,眼睛喜欢斜视,手在眼前举起扭曲并转动。不过,她的平衡能力极强,还爱听音乐,记忆力非常好。《千字文》中的前100个字教几遍就会了,且过几个月再让她念,照样不忘。
当我的孩子被确诊为孤独症时,我也同许多这样孩子的父母一样,心如油烹,冷水浇头不知所措,但后来《雨中起舞》中斯帖理女士的一段话启发了我。她是这样说的:“每个人——无论大智或大愚——都有一个‘补偿能力’。一个人如果在某一个方面弱了,就自然在另一方面特强。比方说,一个患有孤独症的儿童总是在某方面是个天才。例如在音乐方面、语言学习方面或者是数学方面。有人说爱因斯坦患了孤独症,但却拥有超人的记忆力,幸而他能利用自己所长,完全不去理会那些生来的短处,否则就不可能生存。”是啊,每个孩子都有她(他)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关键是我们做父母的能否通过细心观察得以发现,并有针对性的培养,让她在自己的优势领域里发展,开发智力、缓解病情、适应社会,最终能自立、自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为人父母,尤其是特殊儿童的父母,当我们面临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时,不要退缩、回避,应把这些困难看做一种不可避免的挑战,并把自己看成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的人。
我发现佳旭虽然经常自言自语,手举起来笔笔划划的,但一听到音乐时,她就会安静地坐在那儿听,我想,音乐对她能起这么大的作用,应该让她在这方面尝试一下。上小学一年级时,我们请来了学校教音乐的程老师教她学弹古筝。刚开始学的时候,她坐不住,学不了几分钟就下来玩一会儿,进展的虽然不太快,但老师却发现了她的与众不同。佳旭学琴时几乎不看乐谱,她是“纯记忆”或把老师教的乐谱及弹奏方法“输入”到大脑中,然后需要时再“输出”来,程老师根据她的特殊情况,手把手教她,把每一段音乐都教得很细,再反复练习,不停地“输入”。休息时,程老师还教她面对着老师唱歌、跳舞。就这样,那些基础简单的曲子较顺利地学下来了。老师还夸她是“小电脑”。可学到复杂一点的时候就有问题了,记得学《卖报歌》这首曲子时,因这个曲子是双手同时弹,要求手脑配合较高,佳旭看起来很吃力,脸色有些苍白,可能是太累了,老师也看出这一点了,于是,老师就教她一些欢快的歌曲,并让她看着老师的表情、肢体动作,佳旭学得很认真,虽然,她按照老师的要求还差得很远,但她能跟着老师面对面认真地学,就是很大进步,我们从心底里感谢程老师。
接下来要学的曲子越来越有难度如《高山流水》、《渔舟唱晚》、《梁祝》等传统曲目学完后,又学习了《浏阳河》、《在北京的金山上》等现代曲目。在学这些曲子时,已不用老师手把手教了,老师唱
谱子的同时只要弹两遍,她就照着老师的要求弹下来了,老师对她的音乐记忆能力感到吃惊。尽管开始几遍弹得不是很准,但通过以后的课程就逐渐准确、熟练了。虽然现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她也闹,也哭,但我们想尽一切办法让她坚持下来,每天都必须有一个小时的练琴时间,上二年级以前,是去老师家学琴,后来,我们把老师请到家里,这样老师一对一教她,效果更好了。佳旭学古筝近两年的时间里,我有时出差不在家,就让她妈妈、奶奶陪她,就这样千辛万苦地坚持下来了。
记得《音乐教育与教学法》书中前言有一段话非常好:“音乐给人的应该远远超出音乐本身!人们常说音乐是滋润心灵的雨露,是哺育情感的乳汁,是启迪智慧的钥匙……。”我想孤独症儿童缺少的就是情感(不与人沟通)和想象力,音乐教育可谓“对症下药”。而通过学习弹奏古筝,说明这方面的效果更明显。因为弹奏古筝时,不仅用脑,还要用眼、用手、用口;演奏时既要记谱,还要掌握力度、节奏等。这种思维的多向性练习及脑、眼、手、口的协调配合最终可练到“得心应手”的程序。弹奏时由于音乐曲目的无穷变化,都能起到训练听觉敏锐和思维反应的良好作用,同时就能刺激大脑感应细胞以增进注意力的集中。
自从学习古筝以来,佳旭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比上学前要安静多了,学琴的课时一般为一小时,她在这期间最多休息两次,每次三、四分钟,手在眼前扭曲、转动现象几乎没有了,眼睛也可以注视你较长时间,一些手势语言都懂,你若喊她,她也能答应了,走路姿势平稳了许多。她的对话能力也有提高,有主动语言倾向。记得今年7月初的一个晚上,我在厨房做饭,她走了过来说:“明天不上学了”。我知道她想说:从明天起学校放假了,不上学了,于是我引导她说:“为什么不上学呀?”她说:“放假了。”我说:“对。因为学校放暑假了,明天就不上学了。”她也照着我说的说了一遍。我心里特别高兴,这也是一个好的起点。
总之,通过这些年我对孩子的教育培养过程,我深深地体会到,只要我们能以极大的爱心、耐心、坚持不懈地为她付出,并找出一条适合自己孩子发展的领域或项目,就持久做下去,相信不久的将来,你会得到丰厚的回报。最后,我想把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一句名言送给朋友们:“音乐足以使一个人对未能感觉的事有所感觉;对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使不能的事一变而为可能。”
我非常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在她妈妈怀她四个月时就给她听胎教音乐,出生后给她买了很多彩色图书、磁带、儿歌、音乐,教她认字。在两周岁时,孩子就会蹦蹦跳跳地数1~100个数,会背三十多首唐诗,识字100多个,在我家周围居住的孩子里可算拔尖了。当时,我们高兴地不得了。可是,孩子三周岁以后,我们发现她经常自言自语,不愿与小朋友一起玩,喊她时也像没听见似的。自己乱跑,喜欢爬高,上椅子、桌子、窗台上玩。更主要的是她的对话能力不但没有提高,反而有些退化。例如,你给她一个苹果,让她说“谢谢我”,她也说“谢谢我”,“你”、“我”、“他”概念不清。从来没有问过“这是什么”或“为什么”等这样的话,眼睛喜欢斜视,手在眼前举起扭曲并转动。不过,她的平衡能力极强,还爱听音乐,记忆力非常好。《千字文》中的前100个字教几遍就会了,且过几个月再让她念,照样不忘。
当我的孩子被确诊为孤独症时,我也同许多这样孩子的父母一样,心如油烹,冷水浇头不知所措,但后来《雨中起舞》中斯帖理女士的一段话启发了我。她是这样说的:“每个人——无论大智或大愚——都有一个‘补偿能力’。一个人如果在某一个方面弱了,就自然在另一方面特强。比方说,一个患有孤独症的儿童总是在某方面是个天才。例如在音乐方面、语言学习方面或者是数学方面。有人说爱因斯坦患了孤独症,但却拥有超人的记忆力,幸而他能利用自己所长,完全不去理会那些生来的短处,否则就不可能生存。”是啊,每个孩子都有她(他)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关键是我们做父母的能否通过细心观察得以发现,并有针对性的培养,让她在自己的优势领域里发展,开发智力、缓解病情、适应社会,最终能自立、自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为人父母,尤其是特殊儿童的父母,当我们面临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时,不要退缩、回避,应把这些困难看做一种不可避免的挑战,并把自己看成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的人。
我发现佳旭虽然经常自言自语,手举起来笔笔划划的,但一听到音乐时,她就会安静地坐在那儿听,我想,音乐对她能起这么大的作用,应该让她在这方面尝试一下。上小学一年级时,我们请来了学校教音乐的程老师教她学弹古筝。刚开始学的时候,她坐不住,学不了几分钟就下来玩一会儿,进展的虽然不太快,但老师却发现了她的与众不同。佳旭学琴时几乎不看乐谱,她是“纯记忆”或把老师教的乐谱及弹奏方法“输入”到大脑中,然后需要时再“输出”来,程老师根据她的特殊情况,手把手教她,把每一段音乐都教得很细,再反复练习,不停地“输入”。休息时,程老师还教她面对着老师唱歌、跳舞。就这样,那些基础简单的曲子较顺利地学下来了。老师还夸她是“小电脑”。可学到复杂一点的时候就有问题了,记得学《卖报歌》这首曲子时,因这个曲子是双手同时弹,要求手脑配合较高,佳旭看起来很吃力,脸色有些苍白,可能是太累了,老师也看出这一点了,于是,老师就教她一些欢快的歌曲,并让她看着老师的表情、肢体动作,佳旭学得很认真,虽然,她按照老师的要求还差得很远,但她能跟着老师面对面认真地学,就是很大进步,我们从心底里感谢程老师。
接下来要学的曲子越来越有难度如《高山流水》、《渔舟唱晚》、《梁祝》等传统曲目学完后,又学习了《浏阳河》、《在北京的金山上》等现代曲目。在学这些曲子时,已不用老师手把手教了,老师唱
谱子的同时只要弹两遍,她就照着老师的要求弹下来了,老师对她的音乐记忆能力感到吃惊。尽管开始几遍弹得不是很准,但通过以后的课程就逐渐准确、熟练了。虽然现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她也闹,也哭,但我们想尽一切办法让她坚持下来,每天都必须有一个小时的练琴时间,上二年级以前,是去老师家学琴,后来,我们把老师请到家里,这样老师一对一教她,效果更好了。佳旭学古筝近两年的时间里,我有时出差不在家,就让她妈妈、奶奶陪她,就这样千辛万苦地坚持下来了。
记得《音乐教育与教学法》书中前言有一段话非常好:“音乐给人的应该远远超出音乐本身!人们常说音乐是滋润心灵的雨露,是哺育情感的乳汁,是启迪智慧的钥匙……。”我想孤独症儿童缺少的就是情感(不与人沟通)和想象力,音乐教育可谓“对症下药”。而通过学习弹奏古筝,说明这方面的效果更明显。因为弹奏古筝时,不仅用脑,还要用眼、用手、用口;演奏时既要记谱,还要掌握力度、节奏等。这种思维的多向性练习及脑、眼、手、口的协调配合最终可练到“得心应手”的程序。弹奏时由于音乐曲目的无穷变化,都能起到训练听觉敏锐和思维反应的良好作用,同时就能刺激大脑感应细胞以增进注意力的集中。
自从学习古筝以来,佳旭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比上学前要安静多了,学琴的课时一般为一小时,她在这期间最多休息两次,每次三、四分钟,手在眼前扭曲、转动现象几乎没有了,眼睛也可以注视你较长时间,一些手势语言都懂,你若喊她,她也能答应了,走路姿势平稳了许多。她的对话能力也有提高,有主动语言倾向。记得今年7月初的一个晚上,我在厨房做饭,她走了过来说:“明天不上学了”。我知道她想说:从明天起学校放假了,不上学了,于是我引导她说:“为什么不上学呀?”她说:“放假了。”我说:“对。因为学校放暑假了,明天就不上学了。”她也照着我说的说了一遍。我心里特别高兴,这也是一个好的起点。
总之,通过这些年我对孩子的教育培养过程,我深深地体会到,只要我们能以极大的爱心、耐心、坚持不懈地为她付出,并找出一条适合自己孩子发展的领域或项目,就持久做下去,相信不久的将来,你会得到丰厚的回报。最后,我想把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一句名言送给朋友们:“音乐足以使一个人对未能感觉的事有所感觉;对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使不能的事一变而为可能。”
免责声明:1.凡本站注明“来源:长沙开音”所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本中心所有,请务随意转载,; 2.凡本站转载内容如有涉及侵权,请与站内联系方式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文档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