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母发展顺序
我们在课堂上或者家庭中,通常都是以日常物品来教学,当我们看到一个物品的时候我们就会引导小朋友说出这一个物品的名称,就比如说我们看到一辆小汽车会引导小朋友说:“车车”看到泡泡的时候会引导小朋友说:“泡泡”当小朋友还不具备这个发音能力的时候就很容易把“车车”发成“de de”把“泡泡”发成“抱抱”这个时候能说明小朋友的发音能力还是有一些没有达到的,这个时候如果我们一直持续的强化他这个错误发音,那么当他具备具备这个发音能力的时候,他就会很自然地出现之前那个错误的音节,因为之前已经形成错误的习惯了,这样比较难纠正过来。
在发声母之前,一般的小朋友在学说话的时候首先应该发元音,相对之下比较好发,应用到舌头唇部的机会都比较少,之后在是声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密切的关注小朋友的口肌发展情况。
1. 当我们发现小朋友在用勺子吃饭时不会漏出来,并且能够把嘴唇合起来,这个时候我们教合唇音(b p m f )就相对而言比较容易。
2. 我们平时看到小朋友用吸管吸饮品的时候,能做到比较流畅不咬吸管,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教圆唇音( wu)
3. 发唇齿音f的时候,先模仿嘴形(咬住嘴唇吹气)能够把纸吹动或者是把蜡烛的火焰吹灭的时候就证明他已经具备发唇齿应的先决条件。
4. 到舌尖音(d t n l )的时候对舌头的要求较高些,在发d t 之前应该学会舌头快速伸缩。
5. 舌面音(j q x )则相对好发些,因为舌头几乎没动。 6. 平舌音(z c s )舌头微前伸。
7. 舌根音(g k h )很多小朋友发“哥哥”的音会发成“dede”这时可以借助压舌板压住舌头,往里压些。
8. 翘舌音(zh ch sh )舌头能自然碰到上颚,保持嘴形并且发出气息。
相关文档
上一篇:诱发沟通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