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统基础
一、 感统(感觉统合)的定义
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简称SI)是指脑对个体从视、听、触、嗅、前庭等不同感觉通路输入的感觉信息进行选择、解释、联系和统一的神经心理过程,是个体进行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基础。
感觉统合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它分为低位统合和高位统合两种:1.低位统合是指脑干、小脑对各感觉信息(包括反馈信息)的初步分析与统整。2.高位统合是指大脑皮质及皮下神经结构进行的认知、言语、情绪及记忆等心理活动与低位感觉信息的沟通、组织和概括等。(注:比如注意力调控、动作企划、自我控制、认知、推理、判断等)
个体的信息处理有三个环节构成,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及反馈调节------信息表达
二、 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及成因
常见的感统失调表现主要有五个方面:1.视觉异常:儿童眼球运动困难,手眼协调性差,经常将文字,数字,偏旁部首看错。2.前庭功能及动作异常:久转不晕和一转就晕,身体平衡性差,容易摔跤,不会走直线,动作笨拙,跳绳骑直行车困难。3.触觉等肤觉异常:触觉过于敏感或过于迟钝,洗头、洗澡、换衣服等体肤外源性接触不能忍受。嗅觉味觉货痛觉存在异常。4.胆小害怕,不自信:讨厌摇晃,不敢爬高,无法顺利下楼梯,对陌生环境适应慢。5.其他心理活动异常:如注意力集中性、持久性和分配性较差,做事效率低下等。
导致感统失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而言之可分为: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因素三个方面。
感统失调的核心特征主要有三个方面:前庭功能异常(表现为:身体失衡特别敏感、动作僵硬笨拙、不敢荡秋千、不能独立平衡台、经常跌倒、喜欢旋转或绕圈奔跑等)、触觉功能异常(害怕身体接触、抓痒洗澡剪指甲时会反抗、吸允手指咬食指甲手指、揪头发玩生殖器、扭打抓刮体肤、头撞墙体等)和本体觉功能异常(不能迅速准确感知、指认身体各部位的躯体动作感知不敏感、动作的方向、力度、幅度。速度控制不好、经常跌跌撞撞、空间方位感知困难、左鞋右穿等)。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异常表现:1.运动异常(表现有精细动作水平低、动作间以及动作与感知觉之间的协调差)2.视知觉异常(视觉不稳定、不能多向度平稳流畅的移动、经常遗漏跳过视觉信息)3.言语语言异常(表现为对较大的声音刺激表现出烦躁、听注意分配不足、只专注正在操作的事情、对他人不理不睬、对他人的提问无应答,充耳不闻,或简单应答却无行动等)4.学习行为异常(唤醒水平低、注意力缺陷、对各种刺激来者不拒,缺乏有效的甄别和过滤、)5.自尊自信不足(哭闹不止、激烈的情绪反应、强烈的依懒性、主动性差)6.游戏活动异常(缺乏对游戏的整体认知,受干扰信息影响大、注意力分散、持续深入参与游戏活动能力弱、干扰捣乱游戏活动)7.人际关系紧张(缺乏处理伙伴关系的技能、缺乏团队精神、不遵守游戏规则、不受同伴欢迎,显得孤单、压抑和烦躁,也会出现暴力倾向等)
三、 感觉统合训练的实用技术
感统训练分为四个领域,分别是:触觉功能训练、前庭觉功能训练、本体觉功能训练和综合训练。其中前庭觉功能训练是感统训练的重心。
我们首先从触觉训练开始谈起。触觉训练针对两种情况进行训练:一是触觉过分敏感,二是触觉过分迟钝。
触觉训练从单的方面讲,可分为专项训练和伴随性训练两大类。
专项训练是指以触觉刺激为主的专门训练,训练的各种项目从设计到实施突出触觉刺激这一主题,属于有计划的系统训练。
伴随性训练是指在其他训练或日常生活中附带对儿童的肤觉进行训练,曾加与儿童体肤的接触。
长时间进行专项训练有一定困难,儿童及训练人员都会出现对训练内容及方式的疲劳,伴随性训练有存在强度不足的问题。所以一般都是两者结合实施训练,但需要根据儿童当时的机能状况加以调整。触觉训练的刺激方式非常多,如触摸、按压、滚压、揉搓、划拨、点击、振动,单一区域的持续训练和多区域的跳跃训练。
触觉刺激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大约发生在刺激后30秒内,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所以儿童的触觉训练需要一定的强度并且保持足够的时长。当然儿童存在个体差异,所以训练目标和项目设定需要因人而异。
训练注意事项:第一,根据体肤敏感性实时调整刺激部位。(如手背及指端,脚背及脚掌边缘、背部等逐步过渡到敏感地带,如手脚心、腹部、腋下、颈部正面、大腿内侧等)第二,训练中渗透必要的认知教育。认知可设计儿童身体部位,训练体位、训练设备、心理感受等。(如手心、手背、背部外侧、体前体后、揉搓、轻抚、按压、痒、痛等)第三,训练形式要多样化。(如变换频率、力度、区域、器材等)
训练项目:大龙球滚压、俯卧大龙球、腹滚大龙球、背滚大龙球、羊角球互动击体、滚推花生球、海洋球洗澡、淋球雨等等
前庭功能训练的适宜刺激是躯体运动产生的加速度,包括旋转加速度(角加速度)和直线加速度(躯体直线加运动和上下加速运动)如:身体失衡、身体旋转和骤起急停等。前庭训练有三个维度进行训练,即参训个体完成角加速度运动。直线加速度运动以及角加速度和直线加速度组合运动。
训练的基本方法:
1.旋转(即全身或身体局部绕一相对固定轴转动)方式有很多种其一,绕身体垂直轴转动。其二,绕身体冠状轴的旋转(如前后翻滚)其三,绕身体矢状轴的旋转(吊揽,侧滚翻等)
2.滚动(指身体在旋转的同时有水平位移活动)如:卧位地面滚动、前后滚翻、侧滚翻等
3.荡摆(指身体以一固定支撑点,绕矢状轴货冠状轴的摆动)如:仰卧起坐、秋千吊揽的摆荡、走平衡木和单人跷跷板的摆动
4.起落与震动(身体跃起和下落时的上下震动)如:蹦床上的上下蹦跳、大龙球卧位上的上下震动、大龙球上的弹跳练习。
5.骤起急停(指身体在水平方向上产生加速度的活动)如:起步立定、跑步中停止、折返跑、跳高跳远等。
6.反射性调整(指儿童身体突然收到外力后出现失衡,身体本能对失衡做出调正反应)如:走平衡木是突然大喊儿童名字,坐独角椅时训练人员轻推儿童肩膀等
7.组合式刺激(指上述6种方法结合进行)如滑梯滑行(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都有加速刺激)大陀螺训练(既有旋转也有荡摆)
前庭训练一般有小到大的进行,不然容易使孩子产生恐惧和厌烦。
前庭训练注意事项:1.刺激维度问题,总体坚持单一维度与多维度结合的方法。2.训练过程中渗透认知教育问题。3.心理支持问题(即陪伴训练、扶持、互动等)4.及时的反馈和鼓励(讲孩子训练的程度与表现,给与即使的肯定和反馈信息,包括表现不足的地方亦可)5.安全问题(前庭训练是通过借助加速度刺激来实现的,难免会出现躯体失衡和一些危险,所以需要训练人员在其身侧,密切关注训练等)
训练项目:(吊揽、秋千、横竖抱桶、大陀螺、手摇旋转盘、滑梯系列、大龙球活动等)
本体觉功能训练(是各种运动方式以及肢体内或者肢体间的动作协调)
训练基本方法:1.单动作重复训练(儿童重复完成相对单一的动作)2.多动作序列训练(儿童顺序完成多个动作)3.多动作整合训练(儿童的不同运动器官同时完成不同的运动方式)
训练强度主要是力量、负重、动作频率及动作持续时间。注意根据儿童身体机能进行相对应的调节。
训练注意事项:1.儿童完成动作的主体性问题(尽量减少被动训练)2.儿童感知动作属性的问题(视儿童的训练水平和学习能力区别对待)3.训练中渗透认知教育问题4.关节周围本体感受器的刺激问题(需要再关节周围进行挤压、牵拉、揉搓等被动训练)5.安全问题(本体训练中的主动性要求强所以安全问题更加突出,需要倾注更加多的注意力)
训练项目:飞卧大龙球、助推滑行、脚踏车训练、肢体训练。
综合训练:低位地位统合和高位统合两种。
低位统合(感觉系统两两间或两个以上的感觉系统间的整合训练,如:视觉加本体觉的整合训练、视觉、听觉、本体觉、触觉间的整合训练)
高位统合(高位统合是在低位统合的基础上加入认知、言语、音乐、节奏律动等内容)
训练方法有两种,分别是:继时性综合训练法(儿童原地旋转5圈后径直走平衡木)同时性综合训练法(走平衡木时回答训练人员的问题)
训练难度的控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如:数量调控、难度调控、操作方法调控、调控动作节律
训练注意事项:1.训练人员要有“统合”意识。2.对儿童要有全面了解3.适时开展相关概念、术语的认知教育4、安全问题。
训练项目:海洋球训练、羊角球训练、吊揽训练、平衡台等。
感觉统合训练中的儿童程度划分
感统是一个综合性、多元化的、充满变数的感觉统合过程。所以训练过程中一定要有针对性和目标性,对于训练对象也要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区分。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机体程度,二是心理成熟度,三是机体和心理成熟度相结合。
机体程度(是指儿童躯体能力和执行度能力的强弱)心理成熟度(心理承受能力认知理解等)机体和心理成熟度相结合(身体与心理相结合)
年龄的划分:一、三岁以下(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心理和躯体发育均不完整,训练时要针对其能力给以相对轻缓的感觉刺激,多以被动训练为主,给与一定量的动作模仿和语言模仿为主)二、三以上七岁以下(这一年龄段的孩子身体和心理发育趋于完整基本定型,训练要多以互动认知以及主动性的引到为主,可逐步建立规矩规则和社会交往为主)三、七岁以上(这一年龄段的孩子主要以学习为主,同时加强社交和生活技能等延伸能力为主,发展其独立自主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孩子的训练目标的指定和计划的实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施教者对于孩子的不同情况给与孩子有针对性的训练。同时对于孩子的程度调整相应的教学方法(如:小龄孩子以模仿认知为主,教学可以更具有亲和力。大领孩子以社交和理解为主,需建立规矩规则所以需要施教者严格要求引到为主,尤其是行为问题居多的孩子和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孩子就需要老是更加严格的进行教学)
感统教学中的创新
教学创新是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学不可以一成不变、按部就班。也不能死搬硬套。别人的成功教学案例,并不一定适合你的孩子,所以要鉴别性的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入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才会是适合自己的。
教学案例讨论;例如:A男孩,三岁半,自闭症谱系障碍,存在本体觉中重度失调,前庭觉中重度失调,触觉敏感和注意力缺失等问题。
B男孩,六岁,发育迟缓,多动。存在本体觉中度失调,前庭觉中度失调触觉敏感和注意力缺失严重,不听指令等问题
设计项目:A协助滑板爬练习,过程中加入轻触觉按摩的练习。(训练方法:教态和蔼活泼有亲和力。吸引注意力和动作模仿为主)
B秋千踢球练习和直线折返单脚交替跳练习(训练方法:严格要求,引到要求为主。互动辅之)
滑板项目延伸问题
滑板的多种玩法和联想(如:爬滑板、跪滑板、反向跪滑板、平躺滑板······)
主要训练方向(前庭、本体觉、身体姿势维持、肢体力量)
教学是一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过程,需要施教者结合孩子的基本情况教学条件来实施活动同时也需要施教者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力。才会使孩子更加感兴趣的更好的完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