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行为发生率的方法

行为矫正 来源:用户投稿 收藏
提高行为发生率的方法
 
 
 
在学校心理学中,当采用行为矫正技术来帮助儿童改变行为时,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减少某些不良的行为,其方法如我们在第一个问题中讨论的;另一种是建立或提高某个行为的发生率。对于这类问题,行为矫正所采用的方法主要的是依据条件反射原理中的强化原理而来的。
一、强化的技术
[NextPage]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如果在一指定的情境中,某人做某事之后,积极强化物随之而来,那么,当他下次遇到相同情境时,就很可能再做相同的事情。举个例子,老师让学生完成指定的作业(情境),经常调皮的某学生安静地坐在桌前,埋头做作业(反应),教师走过去,轻轻地拍拍他的肩膀(即时结果),以后,该生可能会在课堂上认真地做作业(长期效果)。在运用强化作用提高行为的发生率时,强化物的选择是很重要的。
1.强化物的类型
[NextPage]在学校情境中所常用的强化物很多。弗尼斯和克里斯蒂认为,这些强化物是具有层次性的,从最基本的行为后果,如生理接触、食物,到更抽象的行为后果,如自我强化等。
在众多的强化物中,社会性强化物,比如口头表扬,同伴的认可、教师的关注与微笑等,在课堂情境中是很有效的。这类强化物是教师们经常使用的,它总是与社会性肯定相联系。在社会性强化物中,教师的口头表扬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对于课堂教学而言,除了这种方式之[NextPage]外,非言语的强化,如微笑、肯定的表情等也是非常有用的强化物。研究和实践都表明,这种强化物对于提高学生的良好行为的发生率是很重要的。
2.强化的方式
在用强化技术提高行为发生率时,除了要考虑强化物的选择之外,强化方式的确定是非常重要的。常用的强化方式有正强化、负强化、间隙强化等。
正强化的方法是运用某种令儿童、青少年喜欢、愉快的事物或事件偶联于特定的目标行为,借以提高该行为发生率的一种行为干预[NextPage]方法。在使用这种方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适当的强化物;(2)强化必须及时、一致、相倚地予以实施;(3)注意强化的“剥夺”与“饱和”。所谓“剥夺”是指在干预前的一段时间里应使个体与强化物隔离。“饱和”是指一个人对强化物已经不再感兴趣了,强化物不再起作用了。为了防止饱和,行为矫正者必须在每次强化时[NextPage]间内只给少量的强化物;(4)对儿童青少年干预的解除。当我们所期望的行为的出现率达到一定程度时,应逐渐取消具体的强化物如糖果、玩具等,而代之以社会性强化物,以便于目标行为在干预之后,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得以保持。
负强化的方法是在个体表现出符合要求的行为之后撤去某事物,或让其离开某情境,从而提高目标行为发生率的一种行为矫正方法。如小强在自习课上经常逗别的同学,影响自己和他人做作业。为了改变他的这[NextPage]种行为,老师明确地告诉小强,如果他还这样,教师会和小强的父母联系。小强非常害怕父母知道,因此不再捣乱,下课时,老师一面肯定小强的表现,一面告诉他如果捣乱,还会叫其家长。这样几次后,小强表现出更多的认真完成作业的行为。在使用负强化时,要注意:(1)正强化总是与儿童青少年感到厌恶的强化物相联系,因此在采用时要特别慎重;(2)使用负强化时,总是要行为者以良好的行为来替代不良的行为,因此,对个体出现的良好[NextPage]行为加以正强化是必要的,它不但有助于良好行为的建立,而且有助于抗衡负强化的有害作用,如对干预人的害怕等;(3)在使用负强化时,行为者可能建立起逃避性条件反应或回避性条件反应。在逃避性反应中,那种令行为者厌恶的刺激先于行为者的反应而存在,当行为者做出反应之后,这种刺激会消失。而在回避性反应中,行为者的反应阻止了惩罚物的出现。因此,在设计采用负强化方法时,应尽量选择回避性的条件反应,使行为者尽量少地体[NextPage]验到真实的不愉快的刺激。当然,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有人建议:先使行为者建立起逃避性的条件反应,然后再尽快地过渡到回避反应。
间歇强化方法与连续强化不同,它是指不定期的强化来维持某种行为,而不是每次出现该行为就给予强化的方法。例如,小华是小学三年级学生,她经常不能集中注意力,不能很好地完成家庭作业。为此,研究人员帮助她的家长采用间歇强化方法进行干预,要求其家长在小华做作业时给她计时,告诉小华,如果她[NextPage]在做家庭作业时能集中注意力,每20分钟就给她记十分,每得十分会奖给她一块她特别爱吃的巧克力,采用这个方法以后五个星期,小华做家庭作业时的注意力变得很集中。在采用间歇强化时,强化间歇的确定非常重要。马丁和皮尔认为,间歇强化的强化程式包括八种:固定比率程式、可变比率程式、固定时间间隔程式、可变时间间隔程式、固定持续时间程式、可变持续时间程式、固定时间间隔且有限持续时间程式以及可变时间间隔和有限持续时间[NextPage]程式。除此而外,还应注意把握好强化频率,不管使用何种程序,实施间隙强化时,在开始阶段应使强化频率足以促使所需要行为的出现和保持,然后再逐渐减少,直到每次强化都能维持最后满意的行为数量。
二、提高行为发生率的其他技术
在行为矫正中,合理地运用强化技术是提高行为发生率的主要方法,除此而外,人们在强化原则的基础上还发展出了一些矫正方法,这主要有偶联契约、代币制和反馈法等。
1.偶联契约
这种方法[NextPage]是经行为者本人同意后,以书面协议的形式,明确规定是否有这样的行为表现将会获得怎样的后果。契约的制定是实施偶联契约的关键。这种干预方法要有行为者具有较高的理智与社交的水平。
在制定偶联契约时,矫正者为当事人明确规定应该具有的行为标准,使当事人确切地知道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同时为当事人提供一种运行机制来控制当事人行为表现与相应偶联结果之间的联系。邓明昱、郭念峰曾转引了一个案例,在此例中,行为矫[NextPage]正者和一个女研究生签定了一个控制服用巴比妥与苯异丙胺的契约,明确写出双方在3个月疗程中必须执行的详细治疗方案。契约规定:(1)准备一份一周的活动安排;(2)每天和矫正者接触3次,使他能看到她的活动;(3)在她发生任何具有潜在危险的情况如用药量增加时,征求矫正者的意见和指导;(4)正式和公开地宣布她完全戒毒;(5)吸毒时用一个电刺激盒实行自我电击;(6)与矫正者在银行里开一个联名户头,把她的钱全[NextPage]部存入其中;(7)如发现病人有吸毒的现象,每次罚款50美元支票寄给她特别痛恨的三K党。在这个案例中,矫正者严格地按合同规定执行,进行了3个月的治疗,两年后回访,表明病人已完全停止吸毒。
要想使偶联契约取得应有的效果,有几点是必须重视的:首先,行为契约一定要明确、具体,这不但包括契约中目标行为要具体,而且也指与目标行为相联系的积极或消极的结果也要具体、明确;其次,目标行为之后应尽快实施强化偶联;[NextPage]第三,行为矫正者在此过程中应发挥咨询、顾问、执行、监督的作用;第四,根据矫正的进程,及时修订契约。
2.代币制
行为改变的最重要原则在于,任何目标行为出现之后,行为后果作为一种强化物都将立即出现。但在现实情境中,这一点却很难做到。为了解决这个困难,行为矫正者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代币制度,以促进个体正常活动,保证每次行为反应之后都能获得强化。这种代币或筹码就像玩电子游戏机时用来代替硬币的铜板,它在行[NextPage]为矫正技术使用中,被用作行为与强化物之间的媒介。
在采用代币制矫正个体行为时,通常有以下步骤:首先要明确目标行为,这通常是有待提高发生可能性的那些良好行为,这种行为必须具体、特定、可观察、可测量;第二,建立基线,测定基线数据;第三,确定代币或筹码;第四,选定支持强化物;第五,拟定代币交换系统。明确规定目标行为出现时可获得的代币数,以及代币与强化物之间的交换关系等;第六,严格具体操作过程;第七,将矫正效果泛化到真实的自然环境中去。
代币制应用的范围很广泛,它可以矫正儿童的多动、攻击行为、胆怯、孤独等多种问题行为;既可用于个别矫正,又可用于群体矫正。
免责声明:1.凡本站注明“来源:长沙开音”所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本中心所有,请务随意转载,; 2.凡本站转载内容如有涉及侵权,请与站内联系方式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0 条评论

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