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声世界里找回生命的价值
2005年06月22日 来源:哈尔滨日报 记者 薛秀颖
在哈尔滨市,有这样一位年轻人,肩以下没有任何知觉,全身上下只有脖子和五官能活动,在常人看来生命的价值对他来说就是“活着”。然而,他却凭借一部轮椅、一笔6万多元的复员安置费,将一个个不会说话的孩子带出了无声世界。
他叫丁志,曾是一名生龙活虎的消防战士,现在他自己创办的新语聋儿语训康教中心任校长。认识他的人都说,他就是活着的“保尔”。
业务尖子掉下训练塔
12年前,还差两个多月就要复员的丁志,被选拔出来代表道外消防中队参加全市大比武。当兵3年,因为身体素质好、训练肯吃苦,他一直是队里的业务尖子。想不到,久经火场的他,竟在离队前的一次赛前训练中出事了。
那是1993年9月6日下午,在训练场上,丁志和往常一样拿着梯子冲上了已经爬上爬下无数次的训练塔。从“一楼”跃上“二楼”,他又飞快地把梯子挂上了“三楼”。按比赛规定,此时他只要跃上梯子,再向上登一阶就完成了这个项目的所有动作。也许是动作太熟练了,再次跃上梯子的他竟一下子蹿到了接近“三楼”的位置。由于动作过猛,在右手和双脚都已离开了梯子的瞬间,他的左手没抓住梯子,整个人就这样从训练塔上掉了下来。
丁志再也没站起来。第四到第六颈椎的粉碎性骨折,使他成了肩以下没有知觉和活动能力的高位截瘫者。那一年,他才22岁。
医院里最乐观的病人
是部队、战友、医务人员,还有身边的所有人,给了丁志活下去的勇气。“八一”建军节到了,中队把他接回去住了一个星期。一天的康复治疗结束后,护理人员捧出棋盘说:“丁哥,和别人下盘棋吧,我就是你的手。”这一切,让丁志感动,也让他开始重新面对生活。他想,到世上来一次,不能让别人看着自己难受,至少应该让身边的人开心一点、轻松一些。
凭着军人的顽强,丁志开始向命运挑战。在他所住的医院,除了植物人,他的病是最重的,可他却是所有病人中最乐观的,他的病房经常传出笑声。渐渐地,医务人员还发现,丁志成了全院上下最受欢迎的“心理医生”:哪个老病号因久治不愈而一蹶不振,哪个新病人因无法面对残疾的现实而萌生轻生的念头,丁志就用自己的经历鼓励他们振作起来。现在,丁志已经出院4年了,那家医院的医生还经常把一些不配合治疗的病人领到丁志家里,请他开导开导。医生们说:“丁志是一面镜子,不仅让那些‘想不开’的病人一个个都振作起来、配合治疗,也让我们这些健康人懂得了如何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走近无声世界里的孩子
丁志说,真正让他找回生命价值的,是一群无声世界里的孩子。
当年,丁志住的那家医院有个聋儿语言康复中心,收治的都是二三岁至学龄前因听力障碍而影响语言功能的儿童。看着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丁志总有深深的惋惜。一天傍晚,丁志在院子里突然看到,围在一名语训老师身边的六七个聋儿竟然大声说话了。虽然发音还不很准确,但他仍觉得很神奇,因为他知道这些孩子不久前还只会“啊啊呀呀”地叫。
听女语训老师朱春秋介绍,他才知道,所谓“十聋九哑”,其实多数都是因“聋”致“哑”,也就是因听不到别人讲话而丧失语言功能。其实,80%以上的聋儿都有残余听力,在语言发育期如能戴上助听器或电子耳蜗补偿听力,及时进行语言训练,日后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丁志眼睛一亮:我虽然不能动了,可能听能说,我能帮他们。
从此,丁志一面让护理人员给他找来专业书学习,一面抽空和这些孩子们一起“玩”,想方设法调动他们说话。每次到外面散步,他都找一个孩子站在他的轮椅踏板上,边走边聊。刚开始,孩子们都叫他“叔叔”;到后来,有的孩子竟叫他“爸爸”了。
义无反顾办语训学校
2001年秋,丁志复员了。不久,他就出院回到老家吉林。在家里,他时刻牵挂着那些朝夕相处的孩子,经常打电话了解他们的情况。转年夏天,他突然从小朱老师那儿得知,医院按政府规划要拆除聋儿语言训练中心的那栋楼,由于再没地方安置聋儿,他们都各回各家了。
听到这儿,丁志急了:“停止训练,不就等于前功尽弃了吗?这可是他们一辈子的大事!”说到这儿,他脑子一转,问小朱:“你可不可以把他们找回来接着教?房子我租。”
小朱同意了,可家里人反对。他们都担心丁志一个人在外地没人照顾、没法生活。丁志就反复做他们的工作:“我除了吃就是睡,跟等死有啥区别?对我来说,还有什么比有事可做更重要?”
2002年8月,丁志回来了。在道里区高谊街49号一楼一间住宅里,他和朱春秋老师办起了聋儿语训学校,家长们闻讯陆续将孩子送来。很快,40多平方米的房子装不下了,他们又把不远处的中医街110号一楼租了下来。
从春到夏,从秋到冬,丁志的轮椅每天都在高谊街和中医街之间那上百米路上一次次碾过。这条路两端,承载着他生命的价值与快乐。
电话里聋儿喊出“爸爸”
丁志的学校目前共聘用了包括3名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毕业生在内的6名教师,还聘用了1名保育员和1名厨师。每天,孩子们一睁开眼,老师们就不停地跟他们说话。一个发音,往往要练数十遍、上百遍,有时甚至一个多月才能达到标准。如此强化训练,孩子们语言表达能力迅速提高。
家住海伦的王雪刚来时,爸爸并没抱太大希望。他对老师们说:“只要能听孩子叫我一声‘爸’,我就知足了。”3个月后,王雪不但在电话里喊出了“爸爸”,还向家里人一个一个问好。电话那端,王雪的爸爸激动得哭出了声;电话这头,老师们也跟着掉眼泪。最后王雪的爸爸哽咽地说:“孩子就交给你们了,我要让她和正常孩子一样去上学。”如今,包括王雪在内的十多个聋儿一到学龄都进普通学校读书了。
4岁的雯雯第一次放假回家时,妈妈把她带到市场,指着周围各种水果说:“你说出什么,妈妈就给你买什么。”结果,这位母亲买了好大一堆东西后,又听女儿说了句“草莓咋没买?”。现在,讲话流畅的小雯雯不但进了正常孩子的幼儿班,还成了少年宫表演班的学员。
乐观顽强获得真爱
在同命运抗争的路上,丁志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也获得了真挚的爱情。朱春秋,这个毕业于肇东特师的文静女孩,没有因为丁志是个高位截瘫的残疾人而收住爱的脚步。
“跟他在一起,非常快乐。”说起当年在医院里相识,到如今因共同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而相知、相爱的感受,小朱讲了这样一些小事———
住院的时候,要过春节了,丁志就让部队派来的两个护理人员中的一个回家。人家不走,他就说:“我知道想家的滋味,你回去了,就等于替我们俩回去了。”那时,哪位战友有了女朋友,都先让他看一看,他总是替别人高兴,从不自怨自怜。
教聋儿说话,枯燥、苦闷,需要保持超常的爱心和耐心。为这,丁志不光反复给教师们讲道理,还请战友帮忙安上排球网、买来排球,让老师们在课余时间多出来散散心。平常,他自己还经常把想家的、生病的孩子带回家里一起吃住。
小朱腼腆地告诉记者:丁志最让她放不下的,就是乐观顽强、有情有义。
愿全社会都来帮聋儿一把
受生活和医疗水平影响,聋儿大多数来自较贫困的农村。当年,丁志住院时,听说有聋儿的家长因家里困难要把孩子接走,曾提出要资助这个孩子,医院知道后没同意,最后给减免了部分费用。
现在,他自己办学了,又遇到了类似情况。铁力来的刘世龙,没有母亲,父亲把他送来不久又要接走,原因是交不起费用;家住双城的范建军,父母和姐姐都是聋哑人,领她来的爷爷说:“我拿不出钱,又不能眼睁睁看着这家人都不会说话。这孩子是‘八一’建军节生的,听说你当过兵,我就把她交给你了。”好几个这样的孩子,都被丁志留下了,免去了所有康复费。
为这,丁志不得不经常东挪西借。当初他办学时用的是6万多元复员安置费,他跟家里人说:“没打算挣钱,只要学校能正常运转就行。”这两年,学校每年交房租和包烧费就得5万元,再加上给老师们发工资,经常入不敷出,6万元早都填补没了。让他难受的是,由于力不从心,还有许多像刘世龙、范建军这样家庭困难的聋儿,他没能留下。
“没有比眼睁睁看着这些孩子一天天错过语言发育期,将在无声世界里过一辈子更让人揪心。”丁志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社会能帮这些家庭困难的聋儿一把,让他们都能开口说话,和正常孩子坐在一间教室里读书。
在哈尔滨市,有这样一位年轻人,肩以下没有任何知觉,全身上下只有脖子和五官能活动,在常人看来生命的价值对他来说就是“活着”。然而,他却凭借一部轮椅、一笔6万多元的复员安置费,将一个个不会说话的孩子带出了无声世界。
他叫丁志,曾是一名生龙活虎的消防战士,现在他自己创办的新语聋儿语训康教中心任校长。认识他的人都说,他就是活着的“保尔”。
业务尖子掉下训练塔
12年前,还差两个多月就要复员的丁志,被选拔出来代表道外消防中队参加全市大比武。当兵3年,因为身体素质好、训练肯吃苦,他一直是队里的业务尖子。想不到,久经火场的他,竟在离队前的一次赛前训练中出事了。
那是1993年9月6日下午,在训练场上,丁志和往常一样拿着梯子冲上了已经爬上爬下无数次的训练塔。从“一楼”跃上“二楼”,他又飞快地把梯子挂上了“三楼”。按比赛规定,此时他只要跃上梯子,再向上登一阶就完成了这个项目的所有动作。也许是动作太熟练了,再次跃上梯子的他竟一下子蹿到了接近“三楼”的位置。由于动作过猛,在右手和双脚都已离开了梯子的瞬间,他的左手没抓住梯子,整个人就这样从训练塔上掉了下来。
丁志再也没站起来。第四到第六颈椎的粉碎性骨折,使他成了肩以下没有知觉和活动能力的高位截瘫者。那一年,他才22岁。
医院里最乐观的病人
是部队、战友、医务人员,还有身边的所有人,给了丁志活下去的勇气。“八一”建军节到了,中队把他接回去住了一个星期。一天的康复治疗结束后,护理人员捧出棋盘说:“丁哥,和别人下盘棋吧,我就是你的手。”这一切,让丁志感动,也让他开始重新面对生活。他想,到世上来一次,不能让别人看着自己难受,至少应该让身边的人开心一点、轻松一些。
凭着军人的顽强,丁志开始向命运挑战。在他所住的医院,除了植物人,他的病是最重的,可他却是所有病人中最乐观的,他的病房经常传出笑声。渐渐地,医务人员还发现,丁志成了全院上下最受欢迎的“心理医生”:哪个老病号因久治不愈而一蹶不振,哪个新病人因无法面对残疾的现实而萌生轻生的念头,丁志就用自己的经历鼓励他们振作起来。现在,丁志已经出院4年了,那家医院的医生还经常把一些不配合治疗的病人领到丁志家里,请他开导开导。医生们说:“丁志是一面镜子,不仅让那些‘想不开’的病人一个个都振作起来、配合治疗,也让我们这些健康人懂得了如何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走近无声世界里的孩子
丁志说,真正让他找回生命价值的,是一群无声世界里的孩子。
当年,丁志住的那家医院有个聋儿语言康复中心,收治的都是二三岁至学龄前因听力障碍而影响语言功能的儿童。看着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丁志总有深深的惋惜。一天傍晚,丁志在院子里突然看到,围在一名语训老师身边的六七个聋儿竟然大声说话了。虽然发音还不很准确,但他仍觉得很神奇,因为他知道这些孩子不久前还只会“啊啊呀呀”地叫。
听女语训老师朱春秋介绍,他才知道,所谓“十聋九哑”,其实多数都是因“聋”致“哑”,也就是因听不到别人讲话而丧失语言功能。其实,80%以上的聋儿都有残余听力,在语言发育期如能戴上助听器或电子耳蜗补偿听力,及时进行语言训练,日后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丁志眼睛一亮:我虽然不能动了,可能听能说,我能帮他们。
从此,丁志一面让护理人员给他找来专业书学习,一面抽空和这些孩子们一起“玩”,想方设法调动他们说话。每次到外面散步,他都找一个孩子站在他的轮椅踏板上,边走边聊。刚开始,孩子们都叫他“叔叔”;到后来,有的孩子竟叫他“爸爸”了。
义无反顾办语训学校
2001年秋,丁志复员了。不久,他就出院回到老家吉林。在家里,他时刻牵挂着那些朝夕相处的孩子,经常打电话了解他们的情况。转年夏天,他突然从小朱老师那儿得知,医院按政府规划要拆除聋儿语言训练中心的那栋楼,由于再没地方安置聋儿,他们都各回各家了。
听到这儿,丁志急了:“停止训练,不就等于前功尽弃了吗?这可是他们一辈子的大事!”说到这儿,他脑子一转,问小朱:“你可不可以把他们找回来接着教?房子我租。”
小朱同意了,可家里人反对。他们都担心丁志一个人在外地没人照顾、没法生活。丁志就反复做他们的工作:“我除了吃就是睡,跟等死有啥区别?对我来说,还有什么比有事可做更重要?”
2002年8月,丁志回来了。在道里区高谊街49号一楼一间住宅里,他和朱春秋老师办起了聋儿语训学校,家长们闻讯陆续将孩子送来。很快,40多平方米的房子装不下了,他们又把不远处的中医街110号一楼租了下来。
从春到夏,从秋到冬,丁志的轮椅每天都在高谊街和中医街之间那上百米路上一次次碾过。这条路两端,承载着他生命的价值与快乐。
电话里聋儿喊出“爸爸”
丁志的学校目前共聘用了包括3名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毕业生在内的6名教师,还聘用了1名保育员和1名厨师。每天,孩子们一睁开眼,老师们就不停地跟他们说话。一个发音,往往要练数十遍、上百遍,有时甚至一个多月才能达到标准。如此强化训练,孩子们语言表达能力迅速提高。
家住海伦的王雪刚来时,爸爸并没抱太大希望。他对老师们说:“只要能听孩子叫我一声‘爸’,我就知足了。”3个月后,王雪不但在电话里喊出了“爸爸”,还向家里人一个一个问好。电话那端,王雪的爸爸激动得哭出了声;电话这头,老师们也跟着掉眼泪。最后王雪的爸爸哽咽地说:“孩子就交给你们了,我要让她和正常孩子一样去上学。”如今,包括王雪在内的十多个聋儿一到学龄都进普通学校读书了。
4岁的雯雯第一次放假回家时,妈妈把她带到市场,指着周围各种水果说:“你说出什么,妈妈就给你买什么。”结果,这位母亲买了好大一堆东西后,又听女儿说了句“草莓咋没买?”。现在,讲话流畅的小雯雯不但进了正常孩子的幼儿班,还成了少年宫表演班的学员。
乐观顽强获得真爱
在同命运抗争的路上,丁志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也获得了真挚的爱情。朱春秋,这个毕业于肇东特师的文静女孩,没有因为丁志是个高位截瘫的残疾人而收住爱的脚步。
“跟他在一起,非常快乐。”说起当年在医院里相识,到如今因共同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而相知、相爱的感受,小朱讲了这样一些小事———
住院的时候,要过春节了,丁志就让部队派来的两个护理人员中的一个回家。人家不走,他就说:“我知道想家的滋味,你回去了,就等于替我们俩回去了。”那时,哪位战友有了女朋友,都先让他看一看,他总是替别人高兴,从不自怨自怜。
教聋儿说话,枯燥、苦闷,需要保持超常的爱心和耐心。为这,丁志不光反复给教师们讲道理,还请战友帮忙安上排球网、买来排球,让老师们在课余时间多出来散散心。平常,他自己还经常把想家的、生病的孩子带回家里一起吃住。
小朱腼腆地告诉记者:丁志最让她放不下的,就是乐观顽强、有情有义。
愿全社会都来帮聋儿一把
受生活和医疗水平影响,聋儿大多数来自较贫困的农村。当年,丁志住院时,听说有聋儿的家长因家里困难要把孩子接走,曾提出要资助这个孩子,医院知道后没同意,最后给减免了部分费用。
现在,他自己办学了,又遇到了类似情况。铁力来的刘世龙,没有母亲,父亲把他送来不久又要接走,原因是交不起费用;家住双城的范建军,父母和姐姐都是聋哑人,领她来的爷爷说:“我拿不出钱,又不能眼睁睁看着这家人都不会说话。这孩子是‘八一’建军节生的,听说你当过兵,我就把她交给你了。”好几个这样的孩子,都被丁志留下了,免去了所有康复费。
为这,丁志不得不经常东挪西借。当初他办学时用的是6万多元复员安置费,他跟家里人说:“没打算挣钱,只要学校能正常运转就行。”这两年,学校每年交房租和包烧费就得5万元,再加上给老师们发工资,经常入不敷出,6万元早都填补没了。让他难受的是,由于力不从心,还有许多像刘世龙、范建军这样家庭困难的聋儿,他没能留下。
“没有比眼睁睁看着这些孩子一天天错过语言发育期,将在无声世界里过一辈子更让人揪心。”丁志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社会能帮这些家庭困难的聋儿一把,让他们都能开口说话,和正常孩子坐在一间教室里读书。
免责声明:1.凡本站注明“来源:长沙开音”所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本中心所有,请务随意转载,; 2.凡本站转载内容如有涉及侵权,请与站内联系方式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文档
上一篇:倾听花开的声音
下一篇:赏识教育让孩子快乐成长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