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幼儿与老师情感的培养

教学教案 来源:用户投稿 收藏

一:孤独症孩子不断增多 

    随着孤独症孩子在特殊学校班级人数中的不断增多,我们对孤独症也有了更多的认识。 而这些“星星的孩子”在班级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不适应,给我们老师的教育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依恋与孤独症 

依恋是一种心理结构和心理过程,它可以描述为儿童渴望和需要与某个个体保持长期的、持续的亲近,以获得安全和舒适的一种情感连接,它是儿童早期生活中的最重要的社会关系,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开端和人生经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孤独症孩子对人情感淡薄,在生活中,孤独症孩子最亲近的人是家人。而在学校,老师是孤独症孩子每天接触最多的人,也是开始时在班级中最主要的对他们施加影响力的人。要想改变孤独症孩子,必须要让他们的心灵受到震撼,让点点滴滴的感动,产生情感共鸣,把对家人的依恋迁移到老师身上,与老师建立良好的依恋情感。从而愿意接近老师,去喜爱老师,喜欢班级,喜欢上学。亲其师,信其道,在师生间胜似亲情的感情交流中,使孤独症孩子从内心里接纳老师、信任老师;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中顺利听从老师指令,接受教育训练,获得自身发展。

三:老师多与孤独症孩子语言交流,使孤独症孩子能听懂老师的语言指令,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 

虽然多数孤独症孩子都没有主动性语言,但是他们有一定的语言理解能力。跟他们把要求慢慢说清楚,让他们理解老师的意思,按老师的话去做。经常与孤独症孩子交谈,讲些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对于孩子好的表现,多夸奖,多奖励。也可经常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孩子只需用“是”、“好”或一些简单的短语回答。发展孤独症孩子的倾听、理解能力。

(1)在激励下开口 

刚开始时,每次当他想要一样东西的时候,我们总是不厌其烦地教给他怎样说,要是他不开口我们就不给他拿,每当这时,他总会先用委屈的眼神看着我们,然后会在地上打滚或地哭闹不止,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常常是狠心地不理他,假装没有看见。一遍不说,我们再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直到他说出我们的话,我们才满足他的小要求。在这些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他特别的喜欢吃巧克力,每次一提到巧克力,他就能分外的合作,于是,巧克力的诱惑,使他减少了许多哭闹的机会。现在,每天都能听到他与我们打招呼的声音了,虽然有时候还需要一些提示,但大多数时候能主动的向我们问早,问好了;能主动到老师身前说小便了;能听懂一些简单的指令了:如到厕所小便,洗手;能在离开自己的位置时,将小椅子放好;能和大家一起排队外出了。 

(2)在游戏中对视

迷茫的眼神总是让我无法捉摸,不能从他的眼睛中发现他的兴趣点,于是,怎样能进行眼神的交流,使我想到了很多的游戏;比比谁的眼睛大;我眼里的小熊;我的眼睛在干嘛;等等。这些都让他开始逐步的学会了看着我们的眼睛说话了。现在每次问他问题时,他都会先看着我们的眼睛,指着眼睛,说:小熊在这里,小熊在笑。逐步的,在他调皮时喊他,他基本都能转过头来看着我们的眼神。每当我们看着他笑时,他也会看着我们笑,每次,当我们用严肃的眼神看着他时,他也会在下意识的情况下,暂停一下自己的调皮行为了。 

(3)一对一的空间,依恋情感的建立 

学习动机的培养,不能像正常儿童一样,需要因材施教。由于他对巧克力特别钟情,使得巧克力变成了我们的“武器”,在每次的集体活动中,只要他能坐在座位上不随意走到,就可以得到一块巧克力的奖励,就这样,他在座位上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了,不再像以前一样满教室的跑动了。虽然在集体活动中,他已经慢慢习惯不乱走动了,但他的学习意识薄弱,基本只能是像一个小木偶似的,无意识的在活动中发呆。对他的教学活动,在集体生活中并不能实施,只能一对一的进行。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们也有了惊人的发现,他的记忆力超强,每次教他一首儿歌,只需要一到两遍,他就能完整的说出了,他还能背诵许多的唐诗。

四:反思

从老师自身看,要主动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科研理论水平。对于孤独症孩子的教育训练是一个艰巨且周期长,见效慢的工作,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强烈的责任心和不断钻研的进取心,明天会更好!



免责声明:1.凡本站注明“来源:长沙开音”所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本中心所有,请务随意转载,; 2.凡本站转载内容如有涉及侵权,请与站内联系方式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0 条评论

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