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听见声音啦!”

自闭症教育 来源:用户投稿 收藏

   7岁的杨屹栋父母都是聋哑人,他出生后由于生病用药不当,也成了聋儿。家中父亲下岗,靠母亲微薄的工资生活,经济十分困难,全靠市慈善基金会的资助,才使他得以进入虹口区聋儿语训部进行听力、语言训练。今年9月,康复达标的杨屹栋戴着助听器,跨入了宝山区红星路小学的大门,和同龄的健全孩子一起上一年级。他热爱集体,积极参加班里的各项活动,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每次测验成绩都在95分以上。看到学习、生活都很正常的儿子,父母激动地流下了眼泪:感谢市慈善基金会,我儿这辈子可以不用手语“说话”了!

  同样7岁的周帅晨也是个聋儿,而且他的妹妹周帅君小时候发高烧,听力也受到了损坏。全家生活全靠父母种田和打工来勉强维持。是上海市慈善基金会送来的钱和助听器,使小帅晨通过康复训练学会了念儿歌、看图讲故事等。今年9月,获得一级康复后的周帅晨,进入崇明县江口中心小学一年级学习。每天回家,小帅晨就把学校里发生的事讲给父母听。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听着他每天响亮地朗读课文,父母心中由衷地感到欣慰。他们发自肺腑地说:“没有市慈善基金会的帮助,就没有帅晨的今天。是他们给了我们无限的希望!”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于去年接受市工商联光彩事业促进会150万元捐款,启动“点亮心愿———聋儿复聪”项目,专门设立了聋儿复聪基金,委托市残联实施,为全市参加康复训练的每个聋儿配备2个助听器,给贫困家庭的聋儿每人1000~3000元的康复训练补贴,并对聋儿在测听验配、耳模制作、助听器电池更换等方面予以资助。2003年第一批14名贫困聋儿康复训练后已进入正常学校上学。

  上海早在1988年就开展聋儿康复工作,至今已有1600多个聋儿接受了康复训练,许多聋儿进入了普通小学和幼儿园学习。更让人惊叹的是,从2002年起,上海进入普小学习的聋儿超过了进聋校的数量:2002年分别为31名和25名;去年分别为32名和26名。如今,这项康复工作已覆盖到每一个有听力障碍的孩子。在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市慈善基金会和教育、残联、民政、卫生等部门通力合作下,全市建立了19个聋儿康复机构,每个区县都设有一个语训点,让聋儿就近参加康复训练。全市共培训聋儿1786名,培训聋儿家长近2000名。去年,上海又全面启动了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为聋儿的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政府、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多的聋儿开口说话了。最早一批参加语训的聋儿中,已有4人考取了大学。成功的康复,改变了聋儿的命运,为他们开辟了与健全人同样美好的前程。

  记者 陈杲  2004-11-15  解放日报



免责声明:1.凡本站注明“来源:长沙开音”所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本中心所有,请务随意转载,; 2.凡本站转载内容如有涉及侵权,请与站内联系方式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0 条评论

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