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 给“星星的孩子”找一个家
关心,从了解开始每个降临人间的孩子都是天使的化身,但是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生下来就注定是孤独的天使。他们和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星球,却对我们的世界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他们大哭,他们好动,但更多的却是沉默;他们被称作“星星的孩子”,因为他们犹如在天上不说话的星星,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他们———就是孤独症儿童。有人这么形容他们:有视力却不愿和你对视,有语言却很难和你交流,有听力却总是充耳不闻,有行为却总与你的愿望相违……这些,都是他们的典型表现。
孤独症也被称为自闭症。说到这里,也许很多人会想到19年前轰动世界的电影《雨人》,影片男主人公“雨人”雷蒙德是个生活在个人精神世界里的怪人。然而,他对数字有着非凡的记忆力,甚至能准确计算出6副扑克的底牌。“雨人”所患的疾病就是自闭症。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天才的“雨人”只是极少数。严酷的现实是,从数量上看,孤独症儿童的发病数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从病因来看,是什么让“星星的孩子”陷入“孤独”,至今仍是未解之谜;从社会接纳程度来看,人们对这一特殊疾病还认识不足,康复、训练工作还未广泛展开;更令人担忧的是,目前我国80%以上的自闭症儿童都曾被误诊为精神发育迟缓,以至于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造成终身残疾。
孤独症儿童,在给家人带来经济压力的同时,更为其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毫无疑问,孤独症儿童应该成为社会各界重视、关爱和帮助的一个特殊人群。作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生存、生活的权利需要得到足够的尊重和保障。只有被社会接纳,才能让他们不再孤独。
本期关注,记者将带你接触、认识一些孤独症儿童和他们的家人,去体会他们经历的辛酸、坎坷,了解他们的心路历程。
在此,记者还要告诉读者一个好消息:目前,我国将为孤独症孩子的康复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有关部门已将孤独症康复纳入重点康复内容,国家将探索建立孤独症儿童的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康复的干预体系。这一复杂而艰巨的工程正在起步。
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孤独”
4月9日下午,沈阳市儿童医院心理门诊外的楼道里,李先生望着满楼道跑来跑去满头大汗的儿子小奇,满心忧虑。
小奇已经快5岁了,看上去和别的孩子一样,健康机敏,充满活力,但他却还没法与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用语言交流。
谈起自己的儿子,李先生说:“闹心。这孩子,刚生下来和别的孩子没什么两样,就是语言发育比别的孩子迟缓。一开始我们以为孩子只是说话晚,慢慢会和正常孩子一样。但当孩子上了幼儿园,却融入不了这个小集体:他不会和别的孩子交流,只是自己一个人闷着头玩,幼儿园阿姨也感到照顾不了他,因为根本不知道他需要什么。最后,孩子在幼儿园没待几个月就不去了。我们这才意识到孩子可能有点问题。”
就在来儿童医院前,小奇的父母已经领着他去了好几家大医院诊断,然而检查结果表明:小奇的身体各项发育指标正常。
小奇究竟怎么了?当记者请教沈阳市儿童医院心理门诊值班医生刘淑华时,得到的回答是:“初步诊断这孩子是一个孤独症儿童。”作为省内较早关注孤独症的心理医生,刘淑华接触、治疗孤独症儿童已经11年。
17岁的小扬,也是孤独症患者。4月11日上午,当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大连市沙河口区启智学校的音乐教室弹奏钢琴。悠扬的琴声中,小扬几乎和黑白键融为一体,完全进入一种物我两忘的沉醉状态。一曲终了,他执拗地告诉老师:“我不去上课。我就要弹琴!”
如果不是事先知道,很难想像小扬患有孤独症。启智学校的一位老师告诉记者,弹琴几乎就是小扬生活的全部。有时候,不让他弹琴,他会大发脾气,暴跳如雷。
两年前,小学还没毕业的小扬被一所普通小学劝退,送到启智学校。劝退原因是不合群、孤僻、上课不专心听讲、到处乱跑、扰乱课堂秩序。
什么是儿童孤独症?沈阳市儿童医院心理门诊的宣传板这样介绍:“孤独,不能用语言进行有效地社会交流,兴趣范围狭窄及刻板、怪异行为。”
“宣传板上介绍的,只是对孤独症的简单描述。”刘淑华说:“孤独症属于儿童的一个广泛发育障碍,涉及到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不仅是智力受损,还包括社会适应行为、人际交往、生活自理、认知、感觉、情绪等方方面面的发育障碍。”
世界上最早发现自闭症儿童,可追溯到1943年。那一年,美国精神科医生凯纳观察到一个奇特的男孩唐纳德,他记忆力惊人,两岁半时就能流利地背诵《圣经》以及美国历届正副总统的名字。但是,唐纳德到5岁仍不能与人正常对话,似乎生活在自己独有的世界里,旁若无人。
经过研究,凯纳发现这是一种病症,并命名为“孤独症”(也称为“自闭症”)。60多年过去了,全世界共确诊数百万名患儿。
“有视力却不愿和你对视,有语言却很难和你交流,有听力却总是充耳不闻,有行为却总与你的愿望相违。”有人曾这么总结孤独症儿童的行为。[NextPage]
(辽宁日报 侯永锋)
相关文档
上一篇:走进“孤独”儿童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