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与自由的天平

自闭症教育 来源:用户投稿 收藏
      有个3岁的男孩儿,爸爸妈妈刚从国外回来,他的语言发展不是很好,只能很清楚地叫出“爸爸妈妈”,表达其他的东西就不行了。他的动作发展也与别的孩子有很大差别,他总是爱用玩具砸别人或地面,在幼儿园砸了其他孩子,有的孩子不愿意,就还手抓了他的脸,留下红印几道。在班里,他从来不坐凳子,而是站椅子、坐桌子,老师向她妈妈反映,妈妈说孩子在家里还爬电视机呢,所以专门为他买了个没有辐射的电视机。老师说幼儿园里的电视机可不是防辐射的,这位妈妈说:没有关系,让孩子自由发展有利于培养他的个性。家长的观念给孩子的入园适应带来很大障碍,也给老师出了难题。  
   
“自由过度”导致任性  
在整个社会都在启动创新工程的背景下,很多家长都特别重视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个性。比较而言,国外的基础教育要比国内自由开放得多,许多有国外生活经历的家长都非常崇尚建立自由宽松的教育氛围,释放孩子的天性,发展他们的个性。这本身是正确的,是广大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得到更新的好现象。但是任何事物都过犹不及,片面强调自由而忽视规则的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  
婴幼儿的思维特点就是以自我为中心,3岁前的宝宝主要是从自己的需要出发,与外界发生各种关系。如果一切都顺应他的本性,他就学不会与人打交道的礼仪常识和规则,导致为所欲为的倾向。孩子长大后产生的许多不良行为习惯,如好动、不服管教、攻击性强都与家长从小过度顺应孩子的自由需要有关。  
曾经见过一位母亲过度尊重孩子的自由:她带着自己2岁的宝宝去串门,一到朋友家里,宝宝就开始拽她的衣服,在朋友家的沙发上蹦来蹦去,但是她依旧不对孩子说“不”。现在孩子已经5岁了,由于缺乏规则意识的培养,对大人和老师的劝告充耳不闻,在动作发展水平提高的同时,常常会制造出来一些“危险”和“事端”,成了带起来特别费劲的淘气孩子。  
可见,让孩子自由过度,实际上就是放任纵容,对培养孩子的社会性和责任心是不利的,使孩子“长”不出个性却“长”出任性。  
有的家长认为,尊重孩子的自由是培养个性和创造意识的前提,但是这里的“自由”是有规则的自由,而不是漫无边际的自由。自由的界限太宽泛了,影响了别人,别人就会反对你的自由,不但让孩子比变得不自由,而且还有其他一些不良影响。文章一开始提到的那位宝宝把玩具“砸”向同伴,也许并不是要故意伤害别人,而是要探索物体的“抛物线”特性,但是却侵犯了别人享受安全和安宁的自由,于是有的宝宝就会还手,他就不可能再“自由”下去了,而且还失去同伴的信任和“人缘”。  
有一个4岁多的孩子,在幼儿园里没有小朋友跟他玩,老师故意“拉拢”其他小朋友跟他玩也不见效,主要原因就是这个孩子太自由了,太有“创新思维”了,他时不时就会在同伴身上搞一些“发明”和“创造”,使别人感到不安全和不舒服。  
假如自由可以造就出天才,却是如此孤独的天才,那么孩子未来的成功和幸福也是难以保证的。  
   
“规则过度”导致个性缺乏  
有的家长教育观念也会走向另一个极端,那就是希望培养出听话的孩子。他们认为听话的孩子让家长省心,很少惹出麻烦事儿来,养个小孩儿像一个小大人似的规规矩矩。这种观念多表现在控制欲望比较强的家长身上。这类家长口头上也承认应该尊重孩子的愿望,但是这种尊重是因为孩子的愿望正好与他的要求一致,如果孩子的愿望与他的要求不一致,则会强迫孩子服从大人,并且认为这是管教严格、不骄惯孩子的表现。长期生活在这种控制氛围中的孩子,做事和思维的依赖性比较强,动辄请求大人的帮助,害怕尝试新事物,遇到挫折常常惶恐不安,而且调整情绪变化的灵活性比较弱,长久下去,孩子的探索与创新意识也比较薄弱。  
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的成长环境大多比较自由,限制孩子自由的做法常常是出于担心孩子安全而过度保护所致,爸爸妈妈的口头语就是:危险!宝宝不要这样,宝宝不要那样!孩子的行为模式则是:爸爸,我这样行吗?妈妈,我那样行吗?得到爸爸妈妈的点头和许诺,他才放手去做,得不到家长的同意,他就不断地征求意见和被动等待。控制性比较强的家长很满足,觉得这是自己管教有方的表现,其实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孩子好奇心和探索性的发展,不利于培养他自主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规则”和“自由”可以兼得  
没有规则的自由是放任,没有自由的规则是遏制,都是家庭教育不得法的表现,理想的状况是把握好规则与自由的张力,让孩子在规则中自由成长,这样的孩子既有责任心,又有开拓性。这需要家长善于根据事物发展的预期情况和实际情况,掌握好自由与规则的“度”,让孩子既安全又开放。  
在一次亲子采摘中,家长高高兴兴地带着孩子到花生地和白薯地里感受秋天的硕果,观察发现家长的有些做法没有把握好自由与规则的“度”。家长心里首先想的是“花生和白薯”,同时还有孩子的安全,但是宝宝心里首先想的“玩土”。白薯地里是疏松、细致的沙土,一个宝宝拿着小铲扬土,玩得特别开心,妈妈说:“XX,你别扬土了,别扬到别人身上了,快了扒白薯。” 其实这时候,宝宝身边没有他人,家长就不宜用暂时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来限制孩子的兴趣,应该做的是给孩子设一个安全的环境,如果发现他人要走入这个区域,赶紧提醒别人绕开行走,大家互相尊重兴趣和需要就会其乐融融。当然,不少家长善于尊重孩子的需求,采摘的花生和白薯多点少点都没有关系,关键是要“采摘”许多乐趣带回家才值得,于是有的家长在旁边耐心地等着、欣赏孩子全身趴在土地上的快乐;有的家长只带了少许花生和白薯,却把孩子爱不释手的土装在小桶里带回来了。  
什么情况下孩子可以自由飞扬,什么情况下孩子需要规则有度,确实是做家长的一门艺术。
免责声明:1.凡本站注明“来源:长沙开音”所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本中心所有,请务随意转载,; 2.凡本站转载内容如有涉及侵权,请与站内联系方式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0 条评论

留言咨询